近期,共形天线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,特别是在军事通信和雷达技术领域。共形天线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其能够与载体(如飞行器、导弹、卫星等)的外形保持一致,从而不损害载体的空气动力学性能。这种天线的设计允许它有效地扩展雷达的探测范围和距离,覆盖以前无法探测的区域。例如,共形天线可以为作战飞机提供360度的探测能力。
共形天线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,但直到80年代,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,共形阵天线的实际应用才成为可能。如今,共形相控阵天线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雷达系统,包括地面、舰载及机载探测雷达,涵盖了电子战和通信等众多领域。
共形天线的主要优势包括保持武器平台的气动布局和隐身特性,增大天线孔径和导引头功率,以及适应不同尺寸的平台,从运输机到战斗机等。此外,共形天线的设计复杂性要求在初期阶段就考虑到阵列的形状、单元形式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,这为天线的性能分析带来了挑战。
中国、美国、欧洲和日本都在共形天线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。例如,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出了首款直升机共形天线,并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采用圆柱共形设计的CS/RB1雷达。美国海军和空军从70年代开始研究适用于飞行器的共形相控阵天线,而日本的研究团队则致力于研发柔性共形阵天线,解决了许多传统共形天线面临的技术难题